
近期万隆优配,“文脉传响 乐舞诗翩”特别活动、“聆听‘中轴’声音艺术展”线上VR展、《中轴》唱片创作分享与童声演唱等活动陆续亮相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通过“文化+艺术”模式探索中轴文化在当下社会的创新传播。
11 月 3 日晚,“文脉传响 乐舞诗翩”——聆听‘中轴’声音艺术展特别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落幕。活动通过“声·舞·诗·画”艺术演绎脉络,多维立体解读中轴线文脉。
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赵晓霞轻捻古琴奏《秋鸿》
庄重的传统撒香开场仪仗,香气与乐声交织,瞬间将读者带入中式美学意境。演出以“诗随琴起”“花韵和鸣”“弈舞书画”“声音书简”四个篇章递进呈现,每一段表演都与中轴文脉深深呼应。尤以“诗随琴起 月照庭闲”篇章,古琴、吟诵与舞剑三重演绎尽显古典之美:“山谷间”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赵晓霞轻捻古琴奏《秋鸿》,琴音如鸿雁掠空,暗合中轴南北格局;“双松树旁”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长袍广袖吟诵《把酒问月》,仿佛跨越千年与中轴古建时空对话;白衣舞者剑穗翻飞,舞步刚柔相济,剑影、琴音、吟诵浑然一体,以琴为骨、诗为魂、剑为韵,生动呈现中轴文化的刚柔与纵深。而王子珺老师的中西器乐对话,联合羽管钢琴、小提琴、长笛、竹笛、古筝、大鼓共奏《彩云追月》;刘玥、刘奥的吉他贝司版《茉莉花》,创新诠释中轴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使命。“听这钟声破晓而来,它来自七百年前……听这礼乐是时光的回响……这崭新的声音中跃动着五星红旗……”郝春雨朗诵的《声忆中轴》以时间为线,诵说着中轴声脉永续。整场活动还搭配昆曲、舞蹈、现场书画等多元艺术表现,共同绘制了一幅流动的“中轴文化长卷”。现场三百余位读者沉浸赏析,凝神静听,每程演出后皆报以热烈的掌声回馈。
万隆优配
王子珺弹奏羽管钢琴,与小提琴、长笛、竹笛、古筝、大鼓等中西乐器合奏《彩云追月》
现场书画与舞蹈
活动现场,故宫博物院书法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董正贺将为“声游北京——聆听‘中轴’声音艺术展”亲笔题写的墨宝郑重赠予首都图书馆。
在特别展演活动当日,首都图书馆同步在官方网站上线 “声游北京——聆听‘中轴’声音艺术展”线上 VR 展,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让无法到场的读者也能“云端”共享中轴文化魅力。
此次上线的VR展完整还原实体展览场景,不仅完整呈现 “天地之中”“礼乐中国”“中西互渐”“守中而进” 四大展区的空间布局,更同步开放全部音频资源。读者只需登录官网,在指尖滑动间即可沉浸式“漫游”展区,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中,跨越时空聆听中轴线的古今声景,有效拓展了中轴文化的传播范围与触达广度。
“声游北京——聆听‘中轴’声音艺术展”线上 VR 展完整还原实体展览场景
同时,首都图书馆以馆藏文献资源《中轴》黑胶唱片为依托,将于11 月 15 日9时在华威桥馆 A 座报告厅举办“中轴之音・乐以载道:《中轴》唱片创作分享与童声演唱”活动,持续深化中轴文化的传播与活化。
从“文脉传响 乐舞诗翩”演出的艺术解读,到线上VR展的科技赋能拓展传播范围,再到文献活化分享,首都图书馆多维发力持续拓展中轴文化传承路径,让这条承载千年文明的城市脊梁万隆优配,以更可听、可感、可知的方式走进公众生活。(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孙金行)
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